參加策劃“白加黑”廣告,參與收購雲南白藥集團,承擔央視廣告經營戰略相關課題……在北京求學工作八年後,陳經超的一次職業的變換,突然讓他從幕後策劃者變身為新聞主角——2010年,取得北京大學博士學位的陳經超到廈門大學任職,成為大陸“985”院校中的首個台籍編內教師。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助理教授”職位的背後,不僅有對於這個進入“體制內”台籍教師身份的關註,也有對於陳經超究竟會帶來哪些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和工作模式的好奇。
  “跟導師見面最多、開例會最多、一起吃飯也最多,班裡其他同學都很羡慕。陳老師還很嚴格,要求一學期要讀100篇左右的英文文獻。”陳經超帶的研究生汪光延用“三多”來形容導師的帶隊風格,言語中頗顯自豪。而陳經超卻希望能藉此形塑出有風格、有特色的研究生,“師徒制是老祖宗那一套師傅傳幫帶的手法,借鑒臺灣相關經驗,導師與研究生,不完全是師生關係,也不單是知識傳遞、論文指導,更應有生活上的分享、人生規劃探討、完美人格形塑等”。陳經超說,他希望實施創新版師徒制,培養出有著高度責任感和真才實學的研究生。
  與陳經超同在廈大任教的妻子樂媛也是北大博士,為了創新不一樣的輔導研究生的方式,夫婦倆不僅花費大量時間與學生溝通,還開起了“夫妻店”——陳樂同學會。這個同學會依據不同的專業研究方向、興趣形成不同的“家族支脈”,如信息傳播家族、品牌廣告家族,以及偏重就業的家族和偏重研究的家族等,每一個分支家族都有不同特色,享受著雙導師待遇,相互比拼,合作共進。如今,陳經超夫婦倆共帶了18名研究生,形成5個小家族。每周開例會,大家分享文獻搜索技巧,或討論論文寫作心得,以及研討某一專題內容等,學生們都對這樣的教學方式給了很高評價。
  “今天,我為團隊貢獻了什麼?”這是陳經超常強調的一句話。“每位研究生,不能只考慮自己,要學會分享,學會為他人做些什麼。”陳經超要求每個家族的學長們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幫助學弟學妹,“也許有時還要花錢,如請吃飯,但為了學弟學妹更快地適應環境、學會搞研究,也是值得的”。陳經超希望團隊中每個學生都學會為團隊付出,“因為,未來在用人單位中,學會分享、攜同共進的人才會走得更遠”。
  陳樂學術聯盟是同學會之外由陳經超夫婦創立的另一個“機構”。“哪個研究生有能耐,提前發表論文,就可以成為學術聯盟的學生評審員。”陳經超告訴記者,每個研究生寫論文時,一般先由他指導,確定選題和寫作思路後,由學生自己完成,併發郵件提交給學術聯盟進行匿名評審。這是為了讓學生們儘快熟悉如何搞研究、如何寫論文。
  研究生楊虹的第一篇論文就是經學術聯盟幫助,順利在國家一級期刊《國際新聞界》發表。“師兄師姐非常用心,大到文章論證是否合乎邏輯,小到有無錯別字、標點使用是否規範等,都一一指正。”如今,楊虹也成為學術聯盟的學生評審員,她希望像學長們一樣也能幫助其他學弟學妹。
  去年,陳經超帶研究生去臺灣政治大學參加研討會,入圍的大會論文中,有近半數來自廈門大學陳樂同學會。“沒想到這種新的培養方法挺管用,學生的學術水平提高之快真的出乎意料。”談到這,陳經超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廈門大學導師與研究生是雙向選擇,今年報考陳經超所帶專業的學生就有十幾名。除了陳經超之外,陳樂同學會各個家族的學長也成為“面試考官”,參與選擇他們的家族需要的人選。陳經超解釋說:“以學生的視角來共同選擇新生,可以為學生之間合作互助打下基礎。”
  陳經超認為,有些研究生還沒搞明白如何做研究就畢業了,這真的很可惜。所以,他要求每個研究生首先要把“研究生”這份本職工作做好,“知道如何搞研究”,再談實習、找工作的事情。此外,陳經超還會按用人單位的標準來嚴格要求學生。“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行為,陳老師卻很重視,會把在態度、責任感等方面的問題真誠地給我們指出來,對我們幫助很大。”楊虹說。
  作為台籍教師,陳經超表示,他很樂意為兩岸教育和文化交流貢獻力量,特別是為兩岸企業構建對話合作的平臺。“我對兩岸的情況比較瞭解,做這些事應該能少走一些彎路。更何況,我現在都成了‘大陸女婿’,把家安在了大陸,做這些更是義不容辭。”本報記者 李向娟
  (原標題:編製內的台籍教師“編製外”的教學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o75uocsp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